矗立在上海徐汇滨江的东航贝壳楼,以能发电、可储电、会智能调度的创新模式,将“零碳”从概念变为可感知的现实,获得零碳建筑认证及全国首批三星级建筑光储直柔系统荣誉,成为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案例。






绿色生态,内外兼修



“贝壳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绿色生态理念的集中展现。外部采用光伏玻璃幕墙与光伏遮阳百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楼宇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内部则运用低压直流照明技术,实现绿色照明自产自销。


贝壳楼地上二层为展示办公空间,建筑面积1444.23㎡,计容建筑面积约为1358㎡。项目整体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实现全电气化无外购能源,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达11万度以上,完全满足全年用能需求。


屋顶铺设了224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效面积达577.92㎡,相当于每年可生产约18.9万度清洁电能。更特别的是,建筑外墙部分采用自主研发专利的可发电光伏玻璃幕墙系统,26块光伏发电玻璃组成“发电皮肤”,总功率达2928W,最大化建筑本身的可再生能源供应。




“光储直柔”技术是“贝壳楼”的“能源心脏”,它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直流配电网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转化利用与自给自足。建筑表面采用光伏玻璃幕墙与光伏遮阳百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结合储能通过柔性直流配电技术保障楼宇的日常运营所需动力。

储能系统  60kwh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系统总容量60kWh


直流配控系统,一套5端口电能路由器


电能路由器的配置5个端口,内部采用750VDC直流母线,通过多源互补为负荷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分别连接光伏、储能、电网、空调、生活电器,根据需求进行能量调度,交、直流转换和电压等级转换,输出电压范围800V-48VDC。


电能路由器还可实现对灯光、空调供电的实时控制,也可实时监控各区域、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现远程运行控制和故障预警等功能。该系统还可以展示“光储直柔”系统光伏发电及上网电量、储能累计充放电、电网供电、建筑负荷用电等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还可结合监测数据进行运行情况分析,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节约资源,经济运行,安全、可靠、智能。


创新点: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引入光伏幕墙和光伏遮阳百叶清洁能源和柔性直流配电技术直发直用,降低建筑整体能耗。


减少碳排放: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增强供电稳定性:具备离网独立运行能力,极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确保建筑内关键设备的稳定运行。


内部的低压直流照明技术,提高了照明效率,实现了太阳能储能蓄能、自产自销的绿色照明模式。




数智平台,赋能管理


在“贝壳楼”的背后,是云锦智建自主研发的“睿瓴云”智慧建造云管理系统与即将上线的“睿能云”能源管理平台。前者融合数字大屏、视频监控、在线图纸审批等功能,对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进行全方位监管;后者则实时采集能源使用数据,实现能源的可观、可测、可管理。两大平台相互赋能,共同构筑起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神经中枢”。






BIM与数字孪生,开启光伏能源新纪元


构力科技基于BIM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航司基地光伏能源监测系统,更是将光储直柔系统的运行管理推向了智能化新高度。通过数据的集中预测、采集、分析,实现供电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减少故障发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与运营管理效率,助力建筑最大化应用光伏能源。



系统架构图


基于BIM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航司基地光伏能源监测系统分为数据层、平台层与应用层。


数据层:汇集模型数据、设施设备数据、气象数据、第三方应用数据,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

平台层:承上启下,承接数据层数据进行处理应用,为应用层提供稳定安全的基础支撑;

应用层:具化系统功能,作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界面,满足用户在光储直柔运维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


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聚焦于能源供给侧与能源应用侧业务,通过双端两侧数据的模拟、采集、监测、修正等数据处理能力,为能源的供给与应用提供优化建议与调度指导。


通过供给侧与应用侧的双向监测与调控,对光伏、储能、负载设备进行有效配置和管理,提高对能源的调度分配与使用效率。


碳排放管理系统用于监管光储直柔系统中能源与碳排放情况的综合性功能,该功能以能耗模拟、能耗分析、碳排放监管为主要方向,帮助用户实现对能源使用的精细化监管,实现对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小结



未来,云锦智建将以“AI+好房子”为方向,依托贝壳楼为展示平台,聚焦新材料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生态链整合,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市场化转型,助力“好房子”与零碳建筑协同发展,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素材来源:构力科技、中国网、上海大周等


文章来源:友绿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