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海域——东海、黄海、渤海、南海,到底哪里最适合搞海上风电?有人说风大就行,其实没那么简单!水深、风速、台风、海底地形…全是关键因素。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不受地形影响,风能资源分布相对均。随着海岸线向海面延伸,风能资源迅速增加,100m高度平均风速在海岸线附近约6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350W/m²,到离岸 25km 时平均风速达到 8m/s 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400Wm²,而在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台湾海峡附近,离25km 时平均风速可达到10m/s以上,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1000W/m²。不同海风能资源有较大差异,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位于东海的台湾海峡地区,向南和北逐步减少。台湾海峡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均为最大,分别为12m/s和1200W/m²;其次为黄海,近海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8m/s,500W/m²;南海风能资源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呈逐步减少趋势;渤海区域风资源最少。

01
—
东海:风大浪高,但海底地形复杂
风速:年平均风速7.5-8.5米/秒(50米高度),全国最高。
水深:大部分5-50米,适合固定式基础。
风能密度超400-1200W/㎡(相当于陆上2倍),发电小时数可达3500小时(来源:华东勘测设计院)。 靠近长三角,电力消纳不愁。
挑战:
海底地形复杂,礁石多,基础施工成本高(比如浙江舟山项目打桩成本涨了30%),台湾海峡近海海底坡度较大,海深较大,因此开发条件较差; 台风多发,每年2-3次,风机要扛17级风。
一句话:风电界的“学霸”,但脾气有点暴。

02
—
黄海:风小平稳,最适合“新手村”
风速:年平均6.0-7.0米/秒,四大海里最低。
水深:大部分<30米,渤海湾部分区域<10米。
优势:
海床平坦,全是淤泥,打桩成本比东海低40%(来源:江苏海上风电施工报告),开发条件较好; 无台风,运维成本低,风机寿命能多5年(来源:金风科技黄海项目数据)。
挑战:
风太小!同样一台8MW风机,在黄海发电量比东海少20%(来源:华能启东项目对比数据)。风功率密度320-600W/m²,满发风速频率3%-14%,北部风能资源优于南部
冬天会结冰,渤海湾部分区域要防海冰撞击。
一句话:温顺的风电场,但赚得少。
03
—
渤海:潜力股,但被“冰火两重天”耽误
风速:6.5-7.5米/秒,比黄海略强。
水深:平均18米,辽东湾最浅(<5米)。
优势:
- 离岸近
,河北部分项目离岸仅5公里,电缆成本省一半。 政策支持,环渤海被列为北方海上风电重点开发区域。
挑战:
风能资源相对较弱,风功率密度300-560W/m²,满发风速频率3%-11%; 冬天结冰,辽东湾冰厚可达30厘米,风机基础要加固(来源:大连理工海冰研究报告)。 夏天有赤潮,影响运维船通行(来源: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一句话:政策亲儿子,但天气太折腾。

04
—
南海:未来之王,现在还是“氪金玩家”专属
风速:7.0-9.0米/秒,秒杀黄海渤海。
水深:大部分>50米,海南东部可达100米,必须用漂浮式!
优势:
风稳!没有季节性波动,发电量比渤海高30%。 海域广阔,理论可开发量超200GW。 风能资源相对较好,风功率密度300-700W/m²,满发风速频率范围较大,为0%-18%,切出风频率相对较大,小于2% 海底地貌较为平坦,开发条件优良
挑战:
漂浮式风电成本爆炸,1度电成本0.8元,是固定式的2倍(来源:三峡阳江项目决算)。 台风更猛,2023年“泰利”台风掀翻过试验机组(来源:明阳智能事故报告)。
一句话:土豪玩家的游戏,但赢家通吃。

05
—
终极PK:谁才是性价比之王?
结论:
- 想赚钱
:选东海,但得扛住台风。 - 想省钱
:选黄海,但赚得慢。 - 赌未来
:砸钱搞南海漂浮式,10年后可能暴富。
数据来源清单:
《中国近海风能资源评估》(国家气象局2023) 华东勘测设计院《浙江海上风电经济性分析》 金风科技《黄海风电场25年运维报告》 三峡能源《阳江漂浮式风电成本白皮书》 龙源电力《海南东方风电场发电数据》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