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与北非的沙漠腹地,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当沙特NEOM城的光伏矩阵与突尼斯凯鲁万的太阳能支架在经纬线上遥相呼应,中国光伏产业的"双极突破"已演变为系统性的能源版图重构。这场始于技术迭代的产业迁徙,正在演变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深层叙事。

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光伏组件出口在2024年实现99%的爆发式增长,28.79GW的出口量背后,是传统能源国转型焦虑与制造国产能优势的精准对接。沙特单国吸纳16.55GW组件的数字,折射出"2030愿景"中50GW光伏装机目标的紧迫性。这种需求侧的结构性转变,与供给侧的产能过剩形成共振,推动中国光伏企业完成从产品输出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进化。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零关税政策,则为这场产业迁徙提供了制度性支点,使转口贸易成为突破关税壁垒的暗道。


在突尼斯凯鲁万的100MW光伏项目现场,自动追光支架技术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技术标准的输出进入新阶段。这个年发电量55亿千瓦时的项目,不仅创造了500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记录,更通过300名本地技术员的培养,构建起技术扩散的毛细血管。当阿尔及利亚坦德拉电站的绿色电力点亮北非电网,中国企业正在完成从设备供应商向能源生态构建者的身份蜕变。这种转变在摩洛哥更为显著,中信戴卡"灯塔工厂"的零碳认证体系,已开始重塑当地工业能源标准。

储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这场能源革命注入了持续动能。2025年前八月180GWh的海外储能订单,同比激增183%的曲线背后,是高温沙尘环境对长时储能的刚性需求。沙特塔布克省1GW/4GWh储能项目中,海辰储能的"沙漠之鹰"系统采用1175Ah千安时电池,这个全球首个GWh级长时储能案例,验证了中国企业在极端环境下的技术适配能力。宁德时代在阿联酋RTC项目的19GWh储能系统,更将高温工况下的连续供电能力提升至新维度。

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红海之滨显现几何级数效应。TCL中环沙特20GW硅片工厂与南玻集团埃及1400吨/天光伏玻璃产线的联动,配合海辰储能的电池基地布局,构建起"硅片-组件-储能"的闭环生态。这种全链路布局在沙特Sudair光伏园形成聚合效应,从逆变器到跟踪支架的全环节供应能力,使欧洲企业难以企及。阳光电源为沙特ALGIHAZ项目打造的7.8GWh储能方案,不仅将度电成本大幅降低,更开创了光储一体化的经济性范式。

地缘政治博弈为这场产业迁徙注入战略维度。当美国光伏关税飙升至50%的壁垒前,MENA地区成为破局的关键支点。埃及转口贸易规避关税的路径设计,沙特与欧盟贸易协定降低准入成本的精巧布局,展现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战略智慧。2025年上半年经MENA转口的光伏组件同比巨幅增长,沙特转口欧洲的高比例印证了这种战略转移的成功。储能企业同样借道突围,海辰储能沙特工厂借助GCC统一市场规则辐射中东六国的布局,构建起应对贸易壁垒的缓冲带。

这场始于沙漠的能源革命,本质上是全球产业秩序重构的缩影。当中美贸易战重塑供应链图谱,MENA地区已从单纯的能源输出地,进化为连接欧亚非的能源枢纽。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卷",不再是简单的产能倾销,而是技术标准、生态构建、地缘战略的立体化突围。

从红海硅片工厂到撒哈拉光伏阵列,从沙漠储能系统到跨国转口贸易,这场能源版图的重构,正在改写21世纪的产业文明坐标系。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