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迈向碳中和——中国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研究成果发布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 Together — Release of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arbon Emission Factor Database for Chinese Building Materials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目标之一。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的近30%,因此,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各国的迫切任务。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筑行业的碳排放,特别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已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据中国建筑行业的相关数据,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6%左右。
如何准确量化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建设透明准确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低碳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瑞士在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标准化、透明化的数据管理,确保了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基于此,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瑞方团队intep-Skat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了一项聚焦“中国建材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报告,旨在从瑞士的先进经验中汲取灵感,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研究目标与方法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Methods
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借鉴国际及瑞士经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精准的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基于此:
本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中国建筑材料碳排放数据库的现状,从宏观角度详细探讨建材碳排放计算相关政策、标准,以及方法论,审视中国建筑材料碳排放的环境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库的构建来实现碳排放的量化与管理。
其次深入分析目前中外建材数据库建设的情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研究中国与欧洲/瑞士在数据库建设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方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方面的差异与优势。
最终,借鉴欧洲,特别是瑞士在构建碳排放因子库方面的经验及其优点,例如数据计算的精确度和数据的多样性,深入探讨当前建材数据库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潜力。分析并确定适用于中国建材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改进的方向,总结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完善官方数据库、丰富地方性碳排放因子数据库、提高数据库透明度等。
中国建材碳排放数据库概览
Overview of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Carbon Emission Database
当前,中国的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覆盖的建材种类较为有限,仅涵盖了70余种常见材料,尚无法满足建筑行业对碳排放计算日益增长的需求。现有数据库面临数据透明度不足、更新机制滞后、缺乏地方性数据库整合等挑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扩大数据库范围、提高数据透明度、加强跨行业合作等改进建议,以确保数据库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建筑材料的碳排放特征,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
衔尾龙建筑碳排放计算软件。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际建材碳排放数据库概览
Inter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Carbon Emission Database Overview
国际上,尤其是在瑞士和欧洲,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已经发展成熟,涵盖了数百种建筑材料,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计算各阶段的碳排放,并依据严格的标准进行数据管理。这些国际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其透明性和高可靠性,所有数据均能追溯其计算方法和来源,确保使用者对数据的信任。瑞士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尤其突出,具有定期更新机制,每年根据生产技术、能源结构变化调整碳排放因子,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国际数据库通过与生产商和认证机构的合作,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瑞士Ecoinvent数据库。出处:Ecoinvent
瑞士KBOB混凝土碳排放因子数据,出处:KBOB
中国数据库发展方向分析总结
Suggesting for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Database Development
在报告中,中国建筑材料碳排放数据库的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几个关键改进措施,旨在提升其全面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建筑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1. 完善官方统一建筑数据库,丰富地方性数据
报告建议中国应加强官方统一的建筑碳排放数据库建设,同时增加地方性数据库的信息丰富性。地方性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区建筑材料的碳排放特点,提升数据的细化程度和区域适应性。通过汇总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数据,形成更为全面的数据库,能够为行业和政府提供更加精确的碳排放数据支持。
2. 整合计算方法与提高数据透明度
当前,建材碳排放因子数据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缺乏清晰的计算过程和数据来源说明。报告指出,未来应通过整合各类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方法的标准化和透明度。确保所有碳排放因子数据能够公开透明,并且对外展示计算依据和来源,提高数据库的公信力和应用可靠性。
3. 提升建筑数据库功能的完善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的低碳转型,数据库功能的完善性至关重要。报告建议,未来的建筑碳排放数据库应涵盖更多的建筑材料种类,尤其是装配式构件、绿色建材等新兴材料。此外,还应引入更精细的碳排放数据计算模型,以支持建筑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碳减排工作。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零碳未来网 系信息发布平台,我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